道德经读后感800字600字1000字
作为人应该怎么办?一方面是学习天道的“善利万物而不争”的特点,这就出现了老子的“无为”观点,像天地那样毫无痕迹的去做事,没有什么后遗症的去做事,这就是“人法地,地法天”……第二就是任何事情都不要过分,这是人类通过提醒自己实现的一种自我制衡方式,不要走偏了,因为天道好还,而人道不好还,人们总是执着的走向一条不归路。道家让人长久,让人尽可能的笑到最后,它告诫人们,人生的能量只有那么多,所以什么事情都要悠着点,七八分就行了,不要总想着十分、十二分,能量一旦快速的被释放,哪里还有什么长久可言?
时间是天地之间最大的秘密,也是最强大的力量,谁又能够战胜得了时间?赢得了时间就赢得了一切,老子教给人们的方法就是赢得时间的方法。这里不是不要过程,而是要有更加聪明、更加高级的过程,如果没有聪明和智慧,半路上就会夭折,哪里还能够赢得时间?老子既追求过程,更追求结果,他建议人们“守弱、处下”,这都是要在过程中加以自保的成份,然而又不是为自保而自保;他建议人们“慎终如始”,全程都要谨慎,而且关注每一个微小的变化,这都是追求过程,只有有了这样的长久的过程才能有一个长久的结果。
最后说一下“道”和“德”的问题,这是《道德经》最核心的概念,否则就不会以之来命名了。对于“道”,老子多处描述,希望能够从描述中让人们建立一种理解和认识,因为“道”是老子思想体系中最为终极的概念,所以没有什么可以来说情“道”,也没有办法来定义“道”,因为“道”涵盖了一切。根据全篇文字我们会发现,在老子看来“道”首先是一种存在,而且是一种我们非常难以把握的存在,宇宙间的一切都是由它产生的,它是一切东西的母亲,这是其一;第二,“道”不仅仅是这样一个实体,它还存在于它所产生的一切东西之中,从而可以支配一切的东西。所以我们从生活中仔细体察,到处都是“道”的影子,不过这里需要注意,那就是只是影子而已,真正的“道”你是看不见的。
“德”是什么?如果说“道”是外在于人们而存在的,我们在“道”的掌控之中,而只能够感受“道”、理解“道”、体会“道”的话,那么学习“道”的价值在哪里呢?老子这样的赞扬“道”,目的在哪里呢?在于我们通过学习“道”而指导我们的生活,从而实现“天长地久”的目标。“德”就是我们学习“道”的结果,它是指“奉道以行事”的方式,换句话说我们按照“道”去做事,这就是“德”,如果不按照“道”去做事,那么就属于“失德”。
以上就是我对《道德经》的粗略看法及感想,不到之处敬请指导!
道德经读后感七:
在没有真正地读过《道德经》之前,我对《道德经》的认识十分少,仅仅停留在对“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为而治”几句话的熟悉背诵而已。甚至是在网络小说中描写的《道德经》作者,老子“骑牛西行”是去到另一个世界,一个充满怪异事件的世界,继续寻找自己心中的道。
在真正地认真地观看了《道德经》这本书,感觉受益匪浅,对老子的敬佩油然而生,几千年前的作品,到现在对我们的作用仍然是十分大的!无论是我们个人的修身养德,还是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这次写的论文,我想从《道德经》的第9章,第46章与第66章并结合最近潮汕地区的不稳定,来讲述一下我个人对廉洁修身的看法。
先从第9章开始,它的含义应该是物极必反,其中“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表明了从政者贪污腐败,存款千亿万,你也守不住,依仗为官,作威作福,对人民冷漠无情,不问疾苦,必将遭其咎,纪委早晚要查到的,所以从政者要淡薄金钱名利,专心工作,为人民服务。而在第46章中,“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则告诉我们官员在治理社会时,应当要符合道,我认为既是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贪欲不能过大,既是要少私寡欲,不要贪得无厌。这也适用于在现在社会中,官员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而做出出卖当地村民合法利益的行为。而在第66章,也是关于如何治国,“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既是,江海之所以是百谷之王,是因为它善于居于低处,要想成为老百姓心中的领导就要谦虚低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主动深入基层听民之苦,民之意,尊重百姓意愿,这样的表率领导者虽居于上而人民不感繁重,虽处于前而人民不感伤害,告诉我们官员要如何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