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观后感>文章

电影杨善洲观后感

  近日,观看了爱国主义电影《杨善洲》,觉得亲切真实而感人。杨善洲同志就是我们身边一个普通的地委书记,一个平凡的共产党员,一个退休了就想为家乡做点实事的老同志。生前,大多数人都还没有听说过杨善洲这个名字,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杨善洲,用扎扎实实、勤勤恳恳的行动,打造了滇西第一粮仓,绿了荒坡大亮山,播种了希望。

  看到杨善洲同志退休专门背着盆景就感到特别,原来他早就计划好在荒山坡头种上那棵雪松。争气的雪松后来翻倍成长为大亮山的标志性“建筑”,也成为大亮山植被附着成功所播种的希望。仔细想想,杨善洲同志曾经在女儿门前种过树,在岳父母坟前种过树,在好多地方都种过有意义的树。他播种的不仅仅是树,而是播种的一个个希望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杨善洲同志带头赢得粮食丰收为国家创收,为荒坡披上绿色蓑衣成为蓄水救灾的源泉,他更是言传身教,感染着身边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杨善洲同志总想做点实事,他停不下来。更重要的是,他把这种精神传递给了以牛长平、周波为代表的同志们,让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永远闪亮,代代相传。他培养的不仅仅是接班人,更是播种的成为优秀共产党员的希望啊。

  曾经需要翻山越岭担水的老农民,最后为杨善洲同志担来了植树造林后得以改善的清泉。这是他一生不求回报,致力于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的最好诠释。他用惠民利民的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的信任,播种了人民群众坚定地跟党走的“种子”和美好生活的希望。

  杨善洲观后感十:

  观看电影《杨善洲》后,我心潮澎湃,深受教育与鼓舞。该片讲述了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一心为民的感人事迹,电影的一些情景现在仍记忆犹新。

  杨善洲在当地委书记的时候,常拄着棍子,提着一个小黑包,行走在田间。当时正在推广一种“双龙出海”的水稻插秧法。他来到一个村里,见大家对这种插秧法并不接受,自己脱掉鞋子下到田里作起示范。还有一次,保山遭遇大旱,百姓面临作物绝收的困境,杨善洲带领干部挖水井。但很快困难随之而来:经费不够!他果断召集现场的地委委员开临时会议,举手表决将修建办公楼的经费挪作打井费,工程得以继续进行。

  “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杨善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杨善洲退休了,上级关心他,让他到昆明的干休所安度晚年,他放弃了组织安排的大家所羡慕的生活,退休后扎根大亮山。当时,大亮山周边十几个村寨缺树、缺水、缺粮、缺电、缺钱,缺水的问题特别突出,村民要到十里外去找水,然后人背马驮运回来。一盆水,早上洗脸,晚上洗脚,最后还要浇菜、喂猪。村里哪一家遇上红白喜事,做客的人不仅要送礼,而且还要提上一桶水,挂在礼单上,而主人不但要建一个“礼簿”,还要建一个“水簿”。当别人家请客的时候,不但要还礼,特别是要足额归还“水账”。杨善洲在大亮山上义务植树造林22个春秋,使昔日山秃水枯的大亮山重披绿装,80个大山头、180个小山头,全部被郁郁葱葱的森林覆盖。在这个期间,他还把植树造林与造福群众结合起来,每年无偿为村民提供林柴,为4个村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为6个村修通公路交通,为8个村解决生活用电问题,使大亮山地区的人民实现了脱贫致富。2009年4月,82岁的杨善洲把辛劳建成的面积8万亩,价值3亿多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移交给国家,县政府奖励他10万元,他谢绝了,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捐助公益事业16万元,只把4万元留给一生支持他为公无私、艰苦创业,从不计较、无怨无悔的老伴。

  杨善洲是一位地厅级领导干部,可以说是有权有势的,很多事他一个口头指示甚至一个电话都能搞定,但是我们看到杨善洲的老母亲和妻子一直生活的农村。忙不完的家务农活致使大女儿早早辍学帮助妻子料理家务。但是退休后的杨善洲发现很多孩子因为民办老师流失没学可上时,轻而易举得解决了好多代课老师转正的问题。二女儿也是偏远山寨的老师,从结婚到生子,一直为两地分居烦忧,本来通过考试本早都可以调到中心小学,但因为缺少一个盖章,一直没有调走。所以女儿哭着请求父亲帮帮她,把这个章盖了,但杨书记就是不同意。父亲解决了七十个民办老师的指标却不肯为自己打一个电话,二女儿与父亲之间越发不可调和。在我们平常人看来,女儿的请求合情、合理,毕竟他女儿也是有真才实学的。只要杨善洲张口,我想地方部门肯定会卖他一个面子,可他却从来没想过运用自己的关系办私事。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