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读后感2000字1000字800字高中
菊与刀读后感十:
自己以前写的,现在中日紧张,借此来探讨日本人,这是一本研究日本民族性格很不错的书!
《菊与刀》是一部研究日本民族性格的名著。它由美国当代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鲁斯•本尼迪克特于二战末期受美战时情报局委托,利用一个人类文化学家所能利用的技巧来从事日本民族性格研究,为美制定对日政策及判断日本局势的发展提供了依据。作者以其严谨客观的立场,深刻的洞察力和理性的眼光来对这个二战中敌对的民族进行了十分透彻的分析,直到半个多世纪的今天其仍是研究和了解日本民族的重要书籍,体现了学术研究的价值,也为我们真正认识日本这个民族打开了一扇窗。
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日本武士精神。菊与刀,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而作者正是借着这种极端对立的含义来阐明日本民族性格的双重性和矛盾性。“彬彬有礼而又蛮横高傲;冥顽不化而又适应革新;性格温顺而又生性好斗;忠诚宽厚而又极易叛变;勇敢而又懦弱”这异常的对立贯穿了整个日本民族文化,交织在日本人的性格和行为方式里。
作者从日本的文化结构中的等级制度、名分与情义、报恩、道德的压力与困境、自我修养、儿童教育等方面深入探讨了日本的价值体系,行为方式,得出日本的文化是不同于欧美的“罪恶文化”,而是“耻辱文化”,从中剖析了许多对日本民族以外的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方。
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等级制度是日本人处理社会关系的基础。“各得其所,各使其职”这是他们从小要在家中学习和养成的一种规范和准则。这种秩序和等级通过阶层、辈分、年龄、性别、家庭关系结成一种纽带,是日本人明确自身在社会的位置和职责的行为标准,从而深刻影响日本人的对社会和国际事务的看法,。他们信仰秩序和等级,相信“各安其位”是家庭、社会、国家和世界存在的法则,世界所有国家都应该在国际等级秩序中明确自己的位置。所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理由是为了帮助落后的中国;建立“大东亚共同圈”的目的是让圈内的各个民族“各得其所”,这是日本民族创造力的表现,也是其神圣的抱负。在日本的等级制度中,天皇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相当于神。“日本没有天皇就不是日本”这是每一个日本人心中的信条,日本认为皇室与侵略战争是两回事,所以无论是顽抗到底的日军俘虏还是反对战争的日本人,都把他们自己的极端军国主义和和平主义都归结到天皇陛下,发动战争和反对战争的做法都认为是天皇叫他们这样做的。
因此,日本军部充分利用了全体日本人对天皇的崇敬,发动士兵要为天皇圣战。“皇军”是天皇的军队,官兵们在战争中要勇敢,要为天皇的荣誉而战,要“为天皇而献身”。在太平洋战争末期岛屿争斗战中,日军由于盟军的猛烈打击得不到有力补给,资源耗尽,武器装备严重缺乏,但到处都是誓死顽抗之辈,就如他们的战术手册上“以吾等之训练对抗敌军数量上之优势,以吾等之血肉对敌军之钢铁”上所述,一定要发扬武士道精神,在最绝望的时刻在盟军的大炮和枪口下发起自杀式冲锋,全部“玉碎”,誓死“为天皇陛下流尽最后一滴血”。虽然盟军优势很大,但是日军的狂热和顽抗也让盟军为此付出惨重代价,如非常著名的硫磺岛战役和冲绳岛战役等,特别是硫磺岛战役,美军伤亡竟然超过日军,取得惨胜。另外一个鲜明的表现是日本人在二战中造就了一个传奇,那就是日军在战争中俘虏和战死的比例高达1:120!在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后的很长时间里,数万名日军战死,居然无一被俘。林彪当时曾认为:“日本兵之死不肯缴枪,一来因日本之武士道的教育、法西斯教育,同时也因他们对中国军民太残暴,恐怕中国人报复,”在此就可见日本人的一种狂热和固执的精神。正如许多日本战俘所说,日本人“只要天皇有令,纵然只有一把竹枪,也会毫不犹豫地投入战斗。同样,只要是天皇下令,也会立即停止战斗”。结果,天皇下了投降诏书,各地的日军就全部投降了。盟军在登陆日本本土时,没有遇到丝毫的抵抗,平安的占领了日本,大大出乎了世界的预料。在之后一段时期内接触和相处后,美国占领军简直无法相信日本如此友好的国民就是曾今发誓要用竹枪死战到死的国民!
日本民族有一种文化,叫耻辱文化。在日本人眼中其实这种文化也是负恩文化,就是承受负担、债务或者重负。日本人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是负恩的,对父母、老师、上级等,这些人对自己有恩,所以要不遗余力地去报答,而且恩情不随时间的流逝而减轻,甚至时间越久,恩情越重。受一个人的恩,是一桩大事,因为恩情的力量能超过受恩者的个人意愿。所以,日本人不喜欢随便受恩,以免欠人情。受恩无以回报时,日本人会表现深感内疚,因为日本人看待恩情如同金钱的借出和归还。主动去报恩是很高的美德,而主动要别人去报恩则是一件很受耻辱的事情。相对于“恩”,“情义”是日本人的另一种传统,日本人的“情义”,对社会的情义即同报恩的义务;另一类为对名名誉的情义,即维护名誉使其不受玷污的责任。“情义”里不仅包含着能够忍受痛苦,维护自己的名声和荣誉,在必要时的手段是对名誉毁谤者报复,或者切腹自杀,这是日本人维护荣誉所采取的手段。日本人就是这样想的,一个正派的日本人会同时感到恩情和侮辱,并对两者都要认真回报,并且洗刷污名是算清旧帐。日本人对侮辱和诽谤过于敏感而报复,但只在一定特定场合符合道德的情况下,更多的时候,日本人会稳定的克制的行为,例如:坚韧和自我克制,对危险和痛苦的泰然处之。日本人会尽量避免竞争,他们特有的等级制度能将竞争的内耗降到最低,因为这是“分内的情义”。
除此之外,日本民族还有一种善变的伦理,日本承认战争彻底失败了,但日本人不会认为这是一种耻辱,他们只是认为,既然企图通过战争的方式建设日本获得世界尊敬的努力失败了,那么今后就采取和平的道路。所以日本人只是认为战争是“过分相信军事力量”的结果,军国主义是一个输掉的政策,是国内外政策中的“重大错误”,并且日本主动考虑制定一部摒弃战争的宪法。这就是为什么日本人经常会去参拜靖国神社,而且拒绝承认侵略战争中犯下的滔天罪行的深层次原因,因为战争在日本人看来只是一种行为方针,他们只需要承认结果失败就行了,对于其过程中发生的事并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