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800字1000字十篇
品读此书,让我最为赞叹和感动的是佐藤学教授的坚持不懈的敬业精神和研究态度、求真务实的教研作风、敢于对形式主义的批判的勇气。作为一个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教育学博士的他为了深入研究,曾流连于无数个学校的校园、站在一个个教室前的窗口边,坐在一间间教室里,他将一切收纳于胸,以他敏锐的目光洞察着发生在教室中的静悄悄的革命。
佐藤学教授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除了给我们提供很多可借鉴的经验,同时,他结合自己走进教室、走进老师、走进学生的所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透彻的分析,得出了许多精辟实在的理论,如他精辟地论述:“静悄悄的革命即使通过和事物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活动过程创造一种活动性的、合作性的、反思性的学习。这场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化。仅此而言它就绝非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效果。”,又如他在批判关于主体性的神话时写到:这是一种将主体性绝对化的倾向现在所有的教学中几乎都能看到这一倾向。教学中的主体性神话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与教材以及学习环境割裂开来让教育成为仅仅针对学生的需要、愿望、态度等学生自身的性格取向来进行的神话成为把学习理想化为只由学生内部的主体性来实现的神话。……主体性神话是在将教学中的自主学习理想化将自我实现或自我决定等理想化之后而产生出来的。当他分析教师不愿开放教室的原因时写到:开放教室、实施观摩教学很难的原因:1。教师不想在同时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2。教师的文化存在问题:不想被别人指责3。学校培训、教师研究活动的实施方法存在问题。4、教研方法存在问题。并指出:让所有的教师超越自己构筑起和同为实践者的同事们的团结合作关系这正是所有学校改革的前提。在此书中佐藤学教授凭着丰富的深入学校的经验巧妙的将教育理念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对于一线老师,他提供的经验丰富和及时,他对问题的剖析深入和透彻;他提出观点和提供的案例令人深省,入情入理,借鉴意义大。
佐藤学教授在书中谈到一所学校如何进行改革对我启迪深刻,可谓送来了一场及时雨,他说:我认为要让学校转变至少需要三年。第一年在学校里建立起教师间公开授课情况的校内教研体制;第二年提高研讨会的质量以授课方式和教研活动为中心重新建构学校的内部组织、机构;第三年以学生和教师有目共睹的转变为依据把新的授课方式和课程设置正式固定下来。通过如此三年的教研活动学校就可能成为一所像样的学校了。”校本教研作为打造“优质师资队伍”的有力推手,但现在的校本教研还存在着形式化,个别学科过程中研究归研究,实践归实践,没有将研究的过程与教育实践活动融合在一起,研究表面化,只作表面文章,应付检查,教师提升不快。如何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首先就要建立机制,打开教师教室的门,让教师间公开授课成为常态。面对现在很多老师畏惧开放课堂,佐藤学教授又支了招:第一个条件是校长的领导能力要求每个教师打开其教室的门;第二充实教研活动;鉴于此理解,我觉得可实行主题教研来补齐教学短板,可从教学薄弱处圈定主题,在常规听课中发现教师教学短板,征求问题单,针对薄弱环节确定专门主题,然后通过一系列教研提升教学能力,共上“连续课”,关注知识的连续性和方法的差异性,同课异构研讨不一样的教学设计,同主题的专科研讨课,提供多样化教学思路;最后通过形成一定的课堂模式,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品读《静悄悄的革命》,觉得每一句话都值得细细咀嚼回味,学以致用,方显读书的意义,尽管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至少可以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就能成为你自己,改变自己,就能影响他人;改变自己,最终你会发现,世界已然悄悄地改变。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五:
最近我有幸阅读了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教育学博士佐藤学先生的著作《静悄悄的革命》一书,受益匪浅。活动的、合作的学习我们并不陌生。这个反思的学习又该如何体现呢?在新课标中建议我们应着重培养学生回顾自己思考过程的习惯,能在回顾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分析自己思维过程中的得和失,并总结经验。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多问一些:想一想,你是怎么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的?你为什么没有能够得到问题的答案?你获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回想起自己的教学,更多地是追求那种热闹的,积极发言的课堂气氛对于课堂上一时的沉默,总是担心因此会浪费时间,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总觉得这样的课一定是在设计上存在着不少问题,学生参与面寥寥无几便是自己教学工作的最大失败。于是,便总是追求课堂上积极发言,积极响应的热闹气氛,全然忽视了相互间地用心倾听。在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发现大多老师也是如此,好像课堂气氛是否热闹便是一节课成败的标志。于是,往往一个问题的设计造成课堂上的暂时沉默,教师就会很急躁地给予适当的提示,或直接给出答案,随后在一连串的“知道了吗?”“明白了吗?”的询问声,在学生频频地附和声中,满意地继续去上自己的课。如今“主体性”神话的提出,让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学,仔细回味佐藤学教授的话。是的,从表面上看,课堂显得异常活跃,气氛相当热闹,学生是在积极地配合,实际上是教学中的一种假象。教师在无意识中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剥夺了学生创新的机会。
书中佐藤学教授特别强调创造以学中心的课程,不论是学科学习还是综合学习,都是把“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的学习作为一个一个的单元来加以组织,都是创造课程。书中用广见小学以“水”为主题的综合学习课程的开展过程为例,说明了“课程”不是事先做好“计划”的而是作为学习经验的积累时候确定的,这一点我认为很了不起。大淀小学的教师大西先生实施的综合学习活动也是一个很突出的例子他以“寻找大淀最漂亮的地方”为主题,让学生分组在社区边走边观察,然后相互交流各自的看法,最后积极地投入到“羊栖菜”的学习中去,整个活动中,老师和学生都感到很愉快,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事情啊!
佐藤学教授认为,学校应成为“学习共同体”在教室中要实现“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的学习,在传统的“阶梯型”之外创造“登山型”课程。而这样的综合课程的学习,是没有固定的答案的。学生从现实主义出发进行学习,真正的进行的自主、主体性地学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兴趣的指向。但是,在学科学习中,我们的学校还在应试教育文化的支配,是以高效率地学好规定的教科书内容,考出好成绩为目标的。学生没有与对象和经验的联系,脑神经的活动来代替所有的学习过程。为什么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的语言贫乏,没有交流结果,就有答案了。没有“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他们怎么能真正的理会知识和技能?不仅教室里是这样,就是学校也是如此。学校里不仅仅是学生们在相互学习、提高,教育专家、家长和社会人士也是需要参与学校的发展上来的,有活动的、合作的开展设计学习、创造课程的工作、这是大家共同合作的事业啊!所以,开放教室,共同相互学习、相互探究、相互创造、相互表现的共同体就是十分必要的了。我想这样的学校通向未来的,不是成功才怪呢!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很多在平日里那些顺利成章的教育教学策略原来是很不科学的,这些视而不见的问题现在却成了需要改进的问题,不反思、不研究是肯定不行的。我想这场“革命”,目前来讲还是需要的!这次阅读也是对我的一次心灵和行动又一次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