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800字1000字十篇
回想我们的课堂,常常埋怨孩子们不接应,不愿回答。阅读《静悄悄的革命》后,似乎让我找到的问题的症结所在,那就是——倾听。倾听远比发言更加重要,因倾听是学习的基础,是学习的重要行为。而学生能倾听源于教师的倾听,观察我们的许多课堂,很多时候教师看似倾听,其实是听而不闻,或者是用点头、微笑与发出声响来表示自己在听,但却是无心应对。佐藤学先生用了一个有趣的比喻说:课堂对话,好比师生在进行棒球的投球练习。如果学生投偏了、差了的球老师依然能准确、漂亮地接住,那么学生就会力求下一次投得更好。左教授还说多数的教师只注意自己的教学进度,并没去想准确地“接住”每个学生的发言,未能与那些倾心“投球”的学生的想法产生共鸣。因此,说授课过程中学生的“投球”纷纷落地的确是不为过的。……那些投不好球、投偏球的学生就会变得讨厌投球,甚至还会讨厌他们自己。结果,仅仅只有那些擅长事先了解教师捧球手套状况的学生,才会瞄准教师准备好的手套位置把球投过去。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许多老师将自己的课成功与否的衡量定位于“顺利与不顺利”,即一切按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的课、学生发言“正中教师下怀”的课、铃声响时正好完成教学计划的课。因此在上课时,我们总是容易按自己的思路来听学生的意见,意见好的我们给予表扬;但是与我们思路岔开的“异向交往”由于是我们难以了解的发言,所以特别容易被忽视。这真是一语言中,深有体会。记得06年刚调入六中,一次上新调入教师汇报课时,再讲转战陕北时,让学生根据课本图片可以获得哪些信息,有的说转战陕北的时间、有的说原因、军队、领导人有的说结果、战术。这时有个不按套路出牌的学生站起来说“为什么毛泽东骑马,而其他人走着呢?”话语一落,整个班级哄堂大笑,听课的老师也是如此,我呢,也是很恼火,这不是故意让我下不来台吗。但在当时,我只是微笑着让其坐下,却不知如何引领。现在想来,其实当时学生就是那样想的,只不过是没在我的设计思路之内,学生投得这个偏球我没能好好的接住,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该生就不在积极回答问题了。其实这种与我们岔开思路的“异响交往”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最深,就像我们组在谈到听课的感受时说,听了这么多课,印象最深的就是我的那节汇报课“为什么毛泽东骑马?”是啊,平时讲课我们教师在提问时,心中已有了自己的答案,教学的过程变成了在寻找一个个学生说出我们需要的东西。所以当学生说出的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心里可是有些着急与恼怒的,教学任务那么重,你怎么还说出些不着边际的话啊,你听讲没啊。这样学生回答问题时先会考虑,老师想要我们说什么?然后投其所好,把球投稳,这样也就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另外,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这种现象,那就是在课堂上比较活跃的同学,他的考试成绩往往不如那些在课堂上默默无闻集中注意力听讲的同学的成绩。按道理来说,如果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说明学生能专心听讲而且对问题有了见解,他的成绩应该是优秀的,左教授对于“创设以听为中心的教室”让我茅塞顿开。他让我知道了“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倾听这一行为,是让学习成为学习的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擅长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是不可能学得好的。”
究竟怎样才能打造以听为中心的课堂,让教学有实效呢?左老师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首先,教师自身要自始至终的保持专心专意地、郑重其事的听取每个学生发言的态度。其次,教师应该认真地听取每个学生的发言并做出敏感的反应,应能慎重的选用每个学生都能理解的词语讲话。在此基础上,我想还可以通过有趣的人物故事等途径,努力创造生动有趣的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让课堂变得更加有实效。
二、互惠合作的研讨是教师提高之法宝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时,他也指出我们的课堂是开放的,相互学习和借鉴的。说到这儿,我们不由得会想到先生在书中提到学校改革的第一步是“相互开放教室”,教师之间形成“合作式同事”的关系。教师间怎么形成“合作性同事”的关系呢?必须是所有的教师都开放自己的教室,互相观摩教学、互相“批评”时才能构建起来。同时,改变教学研究的方法和目的。研讨教学问题的目的绝不是对授课情况的好坏进行评价,研讨的焦点应针对授课中的“困难”和“乐趣”所在,大家共同来分享。因此,互相谈论这节课哪里有意思,哪里比较困难,学生有哪些表现,并通过相互交谈让学生学习时的具体样子重新浮现出来,这样的教学研讨才是每位教师所期待的。我们学校组织的公开课、同课异构、名校联研、家长开放日等活动,我们教研组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评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行团队创优的量化考核,让每一个教研组的每一位教师都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每一轮上课前我们初二历史组的三位老师都要集体备课,拿出最佳方案去教学生。这些充分体现了我们学校一直在很好地贯彻左教授的“开放的课堂”“合作性同事”理论。通过开放课堂,让教师的教学研讨变得有意思,有深度,有动力,让教学研讨变成每位教师所积极地期待的,而不是拒绝和倦怠。让教师在互惠合作的研讨中不断提高。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和借鉴的方法吗?我想教育改革需要的不是僵化的头脑,而是和同事们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快乐感。
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结束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学生需要的是能从容平和地、安心地学习的学校,而不是一切都明确规定、热热闹闹的学校。”作为教师,我们要耐心、宽容、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学生创造一堂倾听的课堂,创造一个安安静静,能够让他们真正静下心来学习的润泽的教室,让我们在静悄悄的课改大环境中共同促进新课改的成功与发展。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九:
非常之敬仰书的作者佐藤学先生,他流连于无数个学校的校园、站在一个个教室前的窗口边,坐在一间间教室里,将一切收纳于胸,以他敏锐的目光,洞察着发生在教室中的静悄悄的革命。阅读《静悄悄的革命》,给我带来最大的就是教师角色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