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好词好句>文章

又是一年清明时作文400字500字600字700字800字十篇

时间:2016-07-21 12:30:45   阅读:(365)

  清明之夜,农户家桌上的菜有发芽蚕豆、糯米嵌藕、长粉丝、马兰头、炒螺蛳、剥壳熟鸡蛋,以及形如蚕茧的清明圆子等等。这些菜肴均与养蚕有关:发芽蚕豆象征蚕业有发头;藕的丝很长,将来养蚕采下的蚕茧丝头就长;长粉丝也是祝愿蚕宝宝吐丝白又长;马兰头能健脑明目,蚕娘吃后眼明心细看得好蚕;吃螺蛳的好处则最多。严辰《光绪桐乡县志》载:“清明前一日插柳、祭墓……是夜育蚕家……也食螺蛳,名挑青,盖病蚕谓之青娘,故云。”将螺蛳(不剪去螺蛳尾端)以针挑取螺肉,称为“挑青”。一说可以明目;一说为?蚕病,因病蚕谓之“青娘”,故深恶而绝之。食后将螺蛳壳撒在屋面上,谓可除瓦刺,俗称“赶白虎”。剥壳鸡蛋寓意蚕茧大如蛋;吃了如蚕茧的清明圆子,采得茧子多又大,圆圆满满获丰收。

  清明之夜,地处塘南的农家还有“听声卜蚕”(亦称“听叶仙师”)的习俗,人们吃过清明夜饭之后,在铁锅中放满水,取来汤罐盖浮于锅中,再取下灶山上的灶神马幛,置于汤罐盖之上,接着由当家人用手拨一下汤罐盖,任其在水上转动,待其停止后,派人顺着灶神马幛之头所指方向走出门去,直到听到声音才回家。然后根据所听到的声音,预卜今年的蚕事好歹。如听到狗叫声:汪汪(旺旺),即预示今年蚕事兴旺;若听到羊叫声:咩咩(没没),即预示今年蚕事不佳。而塘北一带的乡间则有“呼蚕猫”之俗,此晚每家每户用竹筷在家门口敲打碗盏。一边敲一边喊叫着“猫――咪咪,咪――猫猫”。传说清明夜“呼蚕猫”,老鼠就不会来偷吃蚕了。

  多少年来,世代以蚕为业、以茧为生,与蚕茧结下不解之缘的蚕农们,把清明与养蚕联系起来,尽管有不少迷信色彩,却反映了一种美好虔诚的愿望,也给桐乡清明节增添不少乐趣。

  又是一年清明时作文五:

  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不知不觉间,又是一年清明时。

  上学时,读到唐朝诗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雨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心里总有一种隐隐的伤怀,好像每年的清明或多或少总是要下点小雨的,弄得去扫墓祭奠的人更加伤心难过。但今年比以往不同,不仅春风微拂,阳光也和煦明媚,难道是首次被正式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原因?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古时又称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万物由阴转阳,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如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其乐融融。孩子们最钟情的,则要数放风筝,有的风筝上还装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这样说来,古时清明原本是一个欢乐之节,可在现代人眼里,“清明”与扫墓祭奠的联系则更紧密。前两天从报纸上看到一篇评论《清明节岂能一个“烧”字》,“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于是每到清明,家家户户的后代子孙就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鞭炮等到祖坟墓地,将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将纸钱焚化,鸣炮祈祷,为坟墓培上新土,栽几株鲜花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新中国成立后,人们也选择在这天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辈。

  2008年,清明在千呼万唤中,已成了法定假日。但关于清明的解读,却仍众说纷纭。这两天,有学者又在呼吁要原清明的“本来面目”,因为按照《礼记》的说法,“仲春之月,令会男女,奔者不禁”,清明节应是提倡男女谈情说爱的好时节。”我想祭奠也罢,游玩也好,省亲也行,时代的发展总是会伴随着一些怀疑和不解的声音,传统的文化习俗要传承,新生事物更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又是一年清明时作文400字500字600字700字800字十篇
1 元
1.68 元
5.20 元
6.66 元
8.88 元
自定义
选择支付方式
谢谢您的赞赏
保存
取消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