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精选7篇
时间:2017-04-13 20:12:30 阅读:(381)
看完这部电视剧,最直接的感受是:既羡又恨。羡慕的是,周恩来、邓小平、陈毅、李维汉、李立三等共和国的先驱在青年时期就那么敢想敢为,以国家之兴衰为己任;恨的是,在老一辈革命家打下的江山上成长起来的我们90后一代,却大多缺少了当年那种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国家责任感。当然,造成这种缺失的原因是很多的,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和平稳定的社会现状也可被划在原因之列——毕竟多难更容易兴邦。
当然,这些留法学生的国家责任感不仅仅来自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从这部电视剧中,我不只看到国家危难的现状给这些留学生带来的改变,更看到了他们的自强、抗争和团结是新中国成立、巩固的原始动力。在重庆留法预备学校,青年邓小平与堂叔邓绍圣一起参加留法资格考试,并因此结识了日后的同窗李火麟和耿照魂,在一些列戏剧性的经历后,四人均通过考试踏上了赴法留学的轮船。与此同时,远在天津的周恩来也拒绝了富贵娇妻的诱惑,并且虽因组织学生运动被捕,仍不改出国留学探寻救国之路的志向。没有对中国未来美好前景的执着追求的人,很难想象会有这样坚定的决定。
看到这里,或许我们不禁要问:“今天的我还会为着国家的、民族的前途、去向和命运放弃舒适安逸的生活吗?”回答“不是”吗?我们羞于启齿,谁人都不愿被人指责是温室里的花朵,烈士血染的国旗下成长起来的软骨头。回答“是”吗?我们又明显的感觉到底气不足,毕竟科学的讲,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然而我们与剧中老一辈革命家同为大学生,造成这种巨大差距的原因何在?
是市场经济带来的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可是西方也有主张“民有、民治、民享”的林肯,也有开辟总统任期制的华盛顿,可见经济体制不是国家责任感有无的直接原因。是国家意识形态的缺失?可是我们政治上有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主义等为主导的共产主义理想;道德上有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理想,近年来更是兴起“国学热”,从传统儒家文化中汲取营养,因而国家意识形态不仅不缺乏,而且很充实。那么是我们自身的问题?但是90后的你我形体特征上与老一辈革命家并无明显不同;即使所处时代不同,至少也同为大学生,智力状况也应该差距不大。那么缘何思想迥异?如果说思想的形成取决于一个人的成长、生活环境,这个问题就又从主体倒了回去反观客体,从而陷入循环。
不是这个问题无解,而是这无解的问题恰是这部电视剧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