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观后感>文章

话剧暗恋桃花源观后感影评大全

古装喜剧《桃花源》讲述武陵渔人老陶的妻子春花与袁老板私通,老陶悲怒之下愤然离开,无意进入桃花源,里面鸟语花香,人情淳朴,后来当老陶思念妻子返回武陵时,春花与袁老板已经结婚生子,但家境已经破败,两人丧却了以前的恩爱,陷入对彼此的抱怨之中。
在两部戏剧互相交错之间,还穿插着一个疯女人在舞台上跑来寻找抛弃她的情人刘子继的故事,但并未深究,在《暗恋》与《桃花源》引发的舞台效应之下,疯女人只是一道辅料,让剧情更加的混乱,从而也更加的好看。
乍一看来,三个故事并未有什么相同之处,仔细想来,却又是隐藏了同一个主题:那即是当代人对于爱情的无奈。在大多数中国人的眼里,爱情是纯洁的,是至上的,是不夹杂一丝尘土气息的。爱情衍生的过程是如此美妙,可以让人忘记礼义廉耻,忘记道德风俗,甚至忘记生死的局限。犹如七仙女甘愿忍受肝肠寸断之苦为董永剔去仙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殉情化蝶双飞,白娘子舍弃千年修行与许仙白头携老……仙凡恋,或是人妖恋皆是如此凄婉。我们对这种爱情大加褒扬,将之奉为爱情至上的典范。然而,我们不得不注意到,这些所谓的爱情全部是止步于结婚面前的。即使是结过婚的,也必定要经受旁人无法想象的磨难,最后的结局或许是修成正果了,但这个正果究竟是哪种境地,我们又无从得知。之前流行于网络的一句话,“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不是没有道理的。当被我们夸大了的爱情跨入了繁琐生活的规程,当生活的庸庸碌碌代替了恋爱时的花前月下,之前的甜言蜜语化为如今对彼此的深切抱怨,爱情便成了都市人的奢侈品。所以我们不能说江滨柳和云之凡的四十年未见就一定是个悲剧,假如他们没有错过,而是结婚生子,一辈子相守在一起,很可能老年的江滨柳不得不躺在病床上忍受云之凡的唠叨,而云之凡也不得不在医院四处奔波缴费化验,根本不会有江滨柳在病房里回忆起年轻的恋情,幸福之情溢于言表。说到现实中,《暗恋》的导演如果和他的年轻恋人厮守终身,他印象中的十几岁的情人还会是“一朵美丽的、白色的山茶花。”吗?这种结局我们无法想象,更无法预言,所以我们称《暗恋》为悲剧,为爱情的悲剧。回不去的美好不再重现,残留的或许是对现实的无奈,但是,守得一份回忆毕竟还是幸福的。江滨柳想起他们年轻的爱情,便是苟延病重之身,也会绽放如花的笑颜。所以,他们的再次相见,亦是导演对于爱情的一种无能为力的表现吧。
对比《暗恋》,古装喜剧《桃花源》仿佛蒙上了一层悲剧色彩。老陶开始的喝酒喝不到,吃饼吃不到,甚至老婆买药买了一天还没回来,让他感受到了现实生活的沉重与无力。所以他会有“武陵这个地方,它根本就不是个地方。穷山恶水,鸟不语,花还不香。我老陶打个鱼,那些鱼全部商量好了,一个都不上钩”的逆反心理。春花与袁老板的私通是违背道德规范的,可是因为袁老板是老陶的生活倚仗,为了支撑整个家庭,老陶不得不忍气吞声,假装无视于妻子的背叛,从而使得袁老板与春花越来越嚣张,最终将老陶赶出家门,流连异地。老陶无意中来到了桃花源,在那里,阴痛的伤口慢慢的恢复,老陶不再执着于妻子的出轨,甚至想要将妻子和袁老板带到桃花源这个神奇的地方。然而物是人非,老陶再次来到武陵,无奈所有的一切都变了摸样。
春花与袁老板的结合并生活在一起,但他们家境衰落,我觉得是极具讽刺意味的。爱情源于生活之上,春花的爱情遭受到贫困的考验,从而也显露了它原来的面目。中国有句古语,“患难见真情”。即在真正困窘的情况下能做到不离不弃,相互扶持,勇敢的坚守在一起的方是真感情。我们可以理解为春花与老陶在一起的时候,或许是厌倦了贫困,厌倦了庸俗,从而勾搭上了财大气粗的袁老板呢?这样解释,也不过是如现在无异的狗血的第三者插足的家庭伦理闹剧罢了。老陶不过是这出闹剧中的一个卑微的牺牲品而已。但是这个牺牲品,又因着桃花源的名义而彰显的极具哲学色彩。袁老板与春花并不相信桃花源的存在,他们以为老陶的再次现身只不过是某个精神病院里逃出来的疯子,尽管老陶将桃花源的境况描述的如此完美。他们习惯了生活的平庸,也习惯了在埋怨中了此一生,尘归尘,土归土,老陶在这个时候成了可怜的过客,是要赶紧离开,不要打扰他们生活的“第三者”了。此时,春花与袁老板偷情时的山盟海誓显得如此单薄,“我仿佛看到很远的地方,我们的绵延不绝的子孙,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右手拿着葡萄,左手捧着美酒,口中含着凤梨……”他们忘记了那些甜蜜,变得与普通人无异,平庸,并甘愿平庸的一对夫妻。
由此,我一直在思索着究竟桃花源意味着什么。老陶初来桃花源时,遇到了与春花、袁老板长相相同的桃花源夫妻。或许,导演这样的安排仅仅是出于增强喜剧色彩,然而这种巧合又别有意味。失意之下的老陶在遇到二人时惊悚不安,他不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或许也是对老陶最终离开却再也寻不到桃花源的踪迹的一种暗示。桃花源治疗好了老陶的创伤,让他重新对生活充满了希望,然而当再度绝望的老陶想要再度来到桃花源,桃花源已经消失不见。我不认为这是导演对于原著的尊重,他既然能够把陶渊明的桃花源写成第三者插足的闹剧,就绝不会吝惜笔墨去创造一个大团圆的结局。所以当老陶最后再也寻不到桃花源时,对于导演的用意我费尽心思想要去弄清楚,可是,这根本也就是很迷茫的事情。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桃花源,只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地方。它不是指物理空间上的狭义概念,而是一种超脱于宇宙之上的一种信仰。是一种独特的精神层面的属性。它是纯洁无暇的,是真正不沾人间气息的净土,类似于西方宗教中的伊甸园,隐藏着人类本性中的最原始的欲望。它从不以具体的地址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之中,只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场合来到你的生活之中,或者是让你以外来者的身份进入里面,之后消失,甚至毁灭。欲望乃毁灭的源泉,只有无欲无惧的时候,这里才会有你的容身之所,反之,当你内心的欲望强大到桃花源承载不了的时候,它也就会轰然崩塌。
所以,在我理解,那些曾经有机会碰触到自己生命中隐然的桃花源大门钥匙的人应该为自己的遭遇欢欣鼓舞了。只有无欲无念之后,才能有幸得到那片净土的垂怜。无意之中进入桃花源,是对那个极乐之地最大的尊重,无意,才能无欲。而最后当你费劲心思压迫寻的它时,无形之中,便已将之焚毁。
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不是人力所能预言和阻止的。即便是再次离开的老陶依旧无欲无望,他仍旧找不到桃花源,当它残留了人类的脚印,也就不是桃花源了。生存或毁灭,往往是一念之间的事情。
《暗恋》和《桃花源》揭示着人们对爱情的无奈和绝望,两者从魏晋的武陵到几千年后的台湾,这么大的跨度,却演绎了一个共同的话题。爱情,究竟为何物?相爱的,不能在一起。在一起了的人,却又不再相爱。得不到的是在妄想中苦苦贪恋了一辈子,得到了的又注定要在油盐米茶中慢慢的将彼此的耐性消磨殆尽。人,永远是贪欲的动物。贪恋着微不足道的一点温情,人,也是可怜可悲之物,等不到的当成了宝贝,反而将身边的春天冰封了起来。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