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不再来读后感450字600字800字1000字十篇
不与人交谈的三毛真是给父母出了一个大难题,让人摸不着猜不透。三毛的父母只好借助心理医生,不过根据三毛的回忆,心理医生给她的帮助并不是很大,或者没有。
三毛的父亲本不想从事律师这个职业,只是迫于三毛祖父的威严,逆来顺受。父母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大多会寄希望于自己的子女,希望他们有朝一日帮助自己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愿望。三毛的父亲年轻时希望做个艺术家,所以他把三毛送去了一位年轻画家那里学习画画。正是这位年轻的画家老师改变了三毛以后的人生。
这位年轻的画家老师虽然话不多却似乎能读懂三毛的心。他不强迫三毛,不想做的时候就不做,什么时候有心情了再做。三毛从这位老师这得到的更多的是心灵上的抚慰,画技上的提高退居其次。雨季不再来里有一篇关于爱情的短篇小说,我越读越觉得三毛是在写自己对这位老师朦胧的爱情,但我也觉得三毛是没有表白的,我猜可能是三毛把他摆的位置很高,以至于自己不敢高攀。后来当三毛有了一定名气后再见这位老师时,仍然是抱着一种诚惶诚恐的态度,可见三毛对这位恩师的崇敬与感激之情。
在第一位恩师离开三毛而去法国后,三毛师从第二位恩师学习画画,后来又有了第三位。这三位老师是三毛极其尊敬与爱戴的,雨季不再来里有一篇专门的文章记述她与这三位恩师的故事以及表达自己的敬意。
既然三毛学了这么久的画,那她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用三毛老师的话讲,三毛的天分更多的在于欣赏而不在于创作。的确,三毛的作品有一两次参加比赛获得过奖杯,并借助奖杯成功挤身于台湾的某所大学去念哲学。更重要的是三毛学会了欣赏艺术,这在以后三毛在欧洲宁肯忍饥挨饿也要一次又一次地参观艺术博物馆得到充分体现。当我读到三毛为了看蒙娜丽莎而循环地排队时,当我读到三毛为了买博物馆门票舍不得吃一块面包时,当我读到三毛为了攒够出行去参观博物馆的路费穿着她那鞋底一张一合又漏水的鞋子时,我感动,也深深觉得三毛即使没学成画画,但她仍然练就了一身欣赏艺术的本领。
三毛家在台北的邻居是白先勇,也许正是怀揣着一种对大作家的崇拜感,才激励着三毛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笔耕不辍。那时自闭的三毛经常一个人在家附近散步,偶尔也会碰到白先勇散步,但三毛从不敢主动和白先勇说话,远远的见了面总是早早地躲开。但白先勇给三毛在文学创作上树立的榜样是毋庸置疑的。三毛第一篇被印成铅字的文章也是三毛的第一位恩师推荐给白先勇的。
三毛后来凭借几篇发表的文章和几幅得奖的绘画进了台湾某所大学学习哲学,但没有学籍。我想这段学习可能没有给三毛带来多大影响,因为三毛自己记述得很少,一笔带过。
既然内心是如此的孤独,倒还不如去流浪,做一个真正孤独的流浪者。
三毛是去过美国的,但雨季不再来里没有记录,我们姑且不论,我们着重讨论三毛在欧洲的流浪,欧洲里又以西班牙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