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北去观后感600字700字800字500字十篇
时间:2016-07-24 11:33:09 阅读:(442)
看完影片,我最大的感受是:人首先要有爱国主义精神。毛泽东看到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二十一“条,他非常气愤,向学生宣传奋发图强,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思想。为了找到挽救中国的方法,他请教陈独秀和李大钊,向中国各阶层人士了解当时情况,掌握了不少难得的材料,为以后中国革命工作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的资料。
其次,要胸怀大志。毛泽东在中国军阀割据一片混乱的年代,立下了救国救民的宏图大志,并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用马克思原理来思考当时中国的实际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他创立《湘江评论》,传播马克思主义,团结一大批有志于救国救民的早期革命者,为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创造了条件。
第三,人要有坚定的信念。在北京期间,毛泽东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有利的武器,在此期间,毛泽东的母亲去世,然后毛泽东并没有因此被击倒,而是变得更加坚强。当时,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各种思潮冲击着毛泽东和他的朋友们。但是,毛泽东和何叔衡则毅然踏上了赴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征途。他们去得非常坚决,毫不犹豫!
我觉得,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应该有爱国主义精神、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这就是我的感受。
湘江北去观后感八:
小时候我就经常听爸爸讲一些近代历史,所以对毛泽东、周恩来等伟大的人物有几分了解,于是利用暑假空闲时间观看了一部有关近代历史的电影《湘江北去》。
影片讲述了1918年中国军阀割据一片混乱的景象,毛泽东、肖子升、蔡和森等一群湖南热血青年怀着救国的理想来到北京,勤工俭学筹备资金准备赴法留学的事情。到北京后,毛泽东在老师杨昌济先生的介绍下,在北大图书馆担任助理管理员一职,在打工过程中认识了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物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第一次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并与他们达成了共识。在此期间毛泽东的母亲生病去世,然而毛泽东并没有因此被打垮,而是变得更加顽强。
后来毛泽东放弃了赴法留学,准备回到长沙专心研究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在五四爱国运动爆发期间,毛泽东创立了《湘江评论》帮助学生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
在影片最后因为毛泽东、陶斯咏和肖子升的革命道路不同,因而走上了不同的爱国道路,我觉的陶斯咏有句话说的很好:“道不同不与为谋,但道不同不碍为友。”即使革命道路大不相同,但他们彼此的友谊不会因此而消失,他们依然是好朋友。最后毛泽东和何叔衡踏上了去上海参加中共一大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