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读后感1000字600字十篇
时间:2016-07-16 12:20:11 阅读:(341)
作品写得人物大都是青年,他们的青春是这么的有力,那么的昂扬,他们找到了青春的节拍,并跟上了,所以,他们是幸福的。而我们,生活在现今这个幸福安逸的时代,我们找到时代的节拍了吗?我们有勇气跟上他吗?我们的青春也这样昂扬,这样上进吗?我反正没有,我感到的时代的节拍是迷茫,但我相信这不是!我只能以“一个时代一代人”来安慰自己这颗弯曲的灵魂。这个时代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声音喊出他的口号,来引领我们这些迷茫的青年,不让我们将多走多少弯路啊!或许我们会像林道静那样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找到自己的道路,如果那样我们也会是幸福的,可问题是,我们到时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吗?
《青春之歌》唱出了那个时代青年人的心声,也唱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我们这个时代也需要那么一部“青春之歌”。嘈杂的脚步声已经迷乱了我们的心智,我们真有点不知该何去何从了,这能统一步调的歌声何时才能唱出啊?他还能唱出吗?
青春之歌读后感五:
在没读《青春之歌》之前,我自认为对革命有了一定的理解,甚至认为自己曾经革命过。但读了《青春之歌》之后,觉得自己犹如井底之蛙,真的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啊!
《青春之歌》是一部反映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学生运动的长篇小说,展现了从“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个历史时期,北京的一批青年大学生为了反对封建统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拯救危难中的祖国而进行顽强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主要是通过青年知识分子林道静的成长和进步来反映这场历史大风暴的,真实,生动地揭示了一代知识分子走向革命的必由之路。
最感动的是林道静天和王晓燕的友谊。她们之间享受过欢声笑语,经历过离愁别绪,闹过是是非非。虽然林道静在戴愉的唆使下反过的王晓燕姑姑王彦文,但王晓燕还是收留了无家可归的林道静;虽然王晓燕被热恋冲昏了头脑,当林道静被王忠打的看客,但林道静依然对她不离不弃。这就是真正的友谊!她们让我否认了“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的说法。但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尔虞我诈,追名逐利的名利场还会有这样的友谊吗?
最悲剧的是生活在地主压迫下的农民百姓。林道静的母亲秀妮,林道静好朋友黑妮,王老增爷孙三人等都是被地主压迫的缩影。他们那无助的眼神,痛苦的表情,哀求的声音都在我心里深深地打上了烙印。林伯唐,王凤娟,宋贵堂是地主的典型代表,还有那人面兽心的宋郁彬。他们的吝啬,残酷,趋炎附势让人为之吐沫。通过这贫富差距悬殊的对比,我对当时的农村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终于明白了小时候大人们口中“批斗地主”的含义。
最震撼的是那个时代的爱国精神。卢嘉川虽然被扎断了双腿但依然活跃在监狱中为共产党尽自己最后的力量;林红虽然只能躺在床上到但依然没忘记自己的责任;王鸿宾夫妇虽然年过半百担依然投身到革命事业中去;俞淑秀虽然小但依然如饥似渴地学习党的知识。这就是爱国!在这个高谈爱国主义的时代,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这样呢?“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卖国贼”,“工农兵学商,一齐来救网,拿起我们的铁锤刀枪,走出工厂田庄课堂,到前线去吧,走上民族解放的战场”……一浪高过一浪的口号声,是多么的振奋人心啊。顿时我眼前出现了那黑压压的人群在高喊口号,听到那口号我的心是多么的心潮澎湃,视线模糊了……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是由无数的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向我们的革命先烈致敬!
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使得东北沦陷,华北也名存实亡,激起民愤。极具讽刺意味的一幕也奇迹般出现了:把所有在火车站等候的人都赶进那又臭又小的候车室,为的是迎接一队队红肩章,大皮靴的矮小而粗壮的日本军人。我常想如果我是当时的一名军警或者普通老百姓,我会怎样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