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次郎的夏天电影豆瓣专业影评观后感
时间:2016-12-21 14:07:33 阅读:(287)
正男终于抬起了他一直低垂的头,露出了阳光般的笑容。这个旅程结束了,路上遇到的那些有趣的朋友,卖西瓜的、光头、肥佬一一告别,而菊次郎也与正男在最后回到各自的生活。
这部电影远远离开了城市,而将所有故事的情节放在了远离城市的天空与大海。以美丽的自然风光与辽阔的乡野表达了一种远离城市的平静。电影中很大部分的镜头仅仅是两个孩子走在路上的背影,并无过多的戏剧性情节的冲突,但是毫不令人产生视觉的厌倦。北野武在贩乎是平移的写实的境头中以简洁的手法,通过演员的精湛表演、生动的肢体语言、以平缓的节奏中穿插的简洁漂亮的对白,出人意料又令人信服的结局,控制了观众的情感。在这种一切如水般缓缓流动的欢乐与悲伤中,写出了生活的真实与情感的温暖。而北野武所独爱的表现时代小人物的生活的高超艺术,在那种平实的风格中渐渐明晰并确定下来。
这个故事的情节打破了我以为的大团圆的格局。做为一个美丽的女人的正男的母亲,仅在两次情景中出现,第一次是正男思念母亲的时候,她出现在照片上,年轻美丽。第二次是正男远远望着她与小孩子,另一个男人温情地走在一起,然后返身关门的情景中出现。正男与母亲从始至终都没有目光的接触。这让我以为的高潮又退将回去,而在此时,我似乎明白了北野武试图向观众说明的:此片的重要意义不在于此,而在于寻找之路上的那些情感历程。北野武在这一个关键性的地方的处理超出了我所推测的想象而显得令人信服。也一直将略带忧伤的基调一直延续至片终。而正是这种当代人内心的日渐隔膜,表现了一种最本真的现实。而这种隔膜感,于菊次郎在窗外有点表情不安地凝视着母亲,与最后正男放声大哭地转身跑向城市,在这两个情景中完全消解。这几乎就是一个渴望情感却又不得不孤独的主题。而影评界称之为“北野武式蓝调”可谓非常贴切,带着淡淡的挥之不去的忧伤。内向,孤独。
在最后看到了这种主题之后,回过头去看北野武对整个电影的发展所放置的空间上的处理就显得匠心独具。北野武的这部片子以所以没有令人在平淡的故事情节中引起视觉疲劳,是因为在美丽的自然风光中有一种吟风而唱的诗意。菊次郎与正男走在烈日下,头上插着一片荷叶,在平静的广阔大海边,那个天使之铃的出现也在很大程度上渲染了气氛,仿佛天空大海的声音与风铃的声音织成了一首低徊的曲子。轻轻随着浪花涌动,敲击着主人公和你的内心柔软之地。通过环境的渲染哄托气氛在这部片子中达到了最大程度的成功,而这一切,做为观者,又更多只能以自己内心去感受。所有的语言表达都显得词轻意微。
另一个是电影的配乐。透明,清亮。回旋于大海天空,如片中那个天使之铃般令人心旌荡漾。时而轻快,时而忧伤,都是直至内心深底。旋律简单,但是重复的旋律有如名曲《献给爱丽丝》,每听一次都是享受一次。配乐乐器中使用了小提琴(?)与钢琴的协汇悦耳动听。轻久难忘。
这部电影据说是北野武对童年的一个回归,北野武从小叛逆,与父亲很少对话。而他在此片中完全脱离了过去那种所谓的“突发性暴力”特色的爱好,转而以这种一反自我常规的手段来创作了这样一部电影,在我看来其动人之处最核心的仍然是具有深深的情感而并电影的技巧上的引人注目。看来情感这个一切艺术表现的核心,会给一部电影带来长久的力量。而做为两个主角的正男与菊次郎,在片中的演出也是令人喝采,北野武那半边脸瘫痪的表情特写,大腹便便的不断摇晃的形体动作,仅是这些细节性的出彩就吸引了观众的眼球,而在很大程度上与语言的幽默形成交相呼应,使这部没有剧烈情节的电影并不显得单调。而饰演正男的小演员,也将一个内心孤独,深受伤害,然而最后终于开放笑靥的儿童,刻化得活灵活现。
这部被称为从“突发性暴力”到“温柔回归”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北野武敢于打破自身框架的勇气。也表现了他对电影语言的游刃有余地把握与不落俗套。如他所说,他选择的这个演正男的演员,“是一个最不象现今的小朋友。如果他在片中渐渐令人觉得可爱的话,也就满足了。”,而这,已经完全做到了。
我惊讶于此电影各种环节上的和谐。音乐、摄影、剧本、演员。。。均呈现出非常舒服的安定感。原来这个片子是“北野武军团”的再一次出品。它在幕后技术上的处理与不落俗套的创新最后成就了一部温情的电影。
令人赞叹的《菊次郎的夏天》。我想那美妙的琴声应该出现在我的音乐收藏夹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