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短500字750字800字1000字影评
时间:2017-06-22 20:11:06 阅读:(2884)
小说的开篇,就直接描写了辛德勒这个人,这个一九O八年诞生于奥地利的年青人,并不具有一般意义上的美德,“他明目张胆地与他的德国情妇朝夕相处,并和他的波兰秘书维持着一段长久而稳定的恋情。同时他也是个放纵无度的酒鬼”他优越的家庭使他在高中的时候就拥有一辆或许在整个捷克斯拉夫共和国都独一无二的五百CC罗加尼机车。“他的同学们都会望着那辆耀眼的机车在街道上呼叫而过”眼中充满渴望羡慕的神情。这段描写,充分展示了辛德勒的性格,一个放荡的,充满活力,不拘小节的人,对爱情不忠实,极力追求肉体感观上的刺激,甚至在成年之后成为一个战争时期的投机商,大发国难财,而在战前,他就已经加入纳粹党。这样一个人,成为一个挽救一千一百名犹太人的英雄似乎不可思议。但就是这个人,在痛苦地明白了犹太人面临的命运的时候,不惜代价,不顾自己的安危,倾家荡产,四处奔走,才最大限度地保住了一千一百名犹太劳工的生命,到最后他的工厂已经失去了做为工厂的意义,生产不出一件合格的成品。对此,这个投机商人满不在乎,他只在乎他的工人在当时恶劣的环境中是否能够存活下来。他曾对他们说:你们不要害怕,你们和我在一起。这句用上帝的口吻说出来的话,被那些幸运的犹太人当作自己活下去的精神支撑。而他也终于做到了,那些被他拯救的犹太人,命名自己与自己的后代为辛德勒犹太人,这些犹太人现在遍布全世界。
当时对犹太人疯狂屠杀的环境下,一个纳粹党的投机商对他几百名犹太员工(后来发展到一千一百名)的拯救是何其艰难,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兑现拯救的诺言是需要一种信念来支撑的。在辛德勒整个拯救活动中,他一刻不停地周旋于党卫队或大或小的军官之中,用金钱与个人魅力去打动他们,从而放他所庇护的犹太人一条生路。在这些军官中,戈特是一个代表人物。
戈特与辛德勒的年龄相仿,都是纯粹的亚利安人种,一样的相貌英俊,身材高大,四肢匀称,在影片中,导演把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毫不走样地搬到了银幕上,我想如果这是一部彩色片,戈特会拥有一双与辛德勒一样的亚利安人引以为傲的蓝色眼睛。
作者这样描写一个党卫军的屠夫,把他与辛德勒如此接近的地方一一描绘出来,甚至一样地喜欢美酒与女人也没有漏掉,我想是有他的目的的,一个魔鬼和一个神在凡人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异,戈特也如辛德勒一般是一个英俊风流的男人,但他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魔鬼。
是的,他是一个魔鬼,对于他管辖的普拉绍夫集中营的犹太人来说,他就是一个死神。他把杀犹太人作为自己的人生乐趣,会毫不犹豫地把看到的任何一个犹太人一枪解决掉,并因此获得心理上的充实与满足,如果因为某些原因在某些时候没有犹太人死于他的枪下,他就会因感觉空虚而精神萎靡。每天早晨,戈特穿上裤子,赤着上身,拿着他的枪站在他可以俯看整个营区的阳台上,嘴里叼着烟,用某些看上去象是在偷懒的犹太人练习他的枪法,我想这对于他来说是一项非常能使身心放松的晨练方式。经过他身边的犹太人如果有幸获得了他的注意或是不幸获得了他的厌恶,下场都是同样的,那就是会马上被解决掉。被他杀掉的犹太人不计其数。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是一个大孝子,总是写一些长篇大论的信件给他的父亲表达他的思念之情,关切地询问父亲的不值一提的过敏症。从来不去想死在他枪下的人也是父母也是儿女。小说就平铺直述地把这些展现出来,不加一丝文字的修饰,让读者从心里向外打出冷颤来。